今年以来,国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5月相关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服务业稳中有升,消费动能继续恢复,市场活力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5月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6%;环比增长0.52%。分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同比分别增长166.3%、50.1%、37.6%,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加快,其增加值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速较4月加快1.5个百分点。

5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6.6%,两年平均增速较4月加快0.4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8个分行业生产指数同比均保持增长。1至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3.6%,两年平均增长6.8%。从行业情况看,在“五一”假期的带动下,与长距离出行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65.0%;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零售、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4月。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45亿元,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4.5%;环比增长0.81%。1至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48239亿元,同比增长24.7%,两年平均增长14.2%,显示出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5月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据统计,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4月扩大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在工业生产领域,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幅,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分别上涨99.1%、48.0%、38.1%、3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5%,涨幅比4月扩大3.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9%。1至5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4%和5.9%。

面对部分原料的涨价,一些加工制造型企业确实感到了压力。“不涨价就只能亏本,涨价了很多客户就要取消订单。”一家浙江家具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

付凌晖表示,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分化明显,部分发达经济体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效应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内经济恢复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压力仍不容忽视。上游价格的上涨,对于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在加大。

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受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以及金融市场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影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弱,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为应对这些问题,5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三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具体措施包括健全重点商品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加强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及时提出综合调控措施建议,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继续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深化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价格改革,适应“全国一张网”发展方向,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