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以自身实践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理解,紧扣“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交出了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沙好答卷。

长沙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根“强省会”战略土壤,聚焦“强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强国企”基石引领;持续创新,勇闯“无人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化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紧抓企业竞争力源头,创新融合现代企业制度与国资闭环监管,深度激活了企业内生活力,实现了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等效果;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闯出了新路子,为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展现了新作为,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彰显了新担当,奋力谱写了新时代湖南长沙发展新篇章。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长沙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75项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高质通过了国务院督促检查组、省国企改革办的考核评估。当地国企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费等均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靠前。长沙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湖南省对市州评估中荣获优秀,排名第一。

改“强”主旋律:长沙国企发展出现新局面

市场是考验改革成效的关键试金石。三年国企改革,围绕着“强动力、强活力、强效力”这条主旋律,长沙市国有企业交出了一份蓬勃向上发展的答卷。

统计数据显示,与改革同步的三年中,当地国企整体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始终保持稳中有升。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国资引领,优化布局,整座城市的产业链同步得到优化与升级。据介绍,长沙市市属国企矩阵,在改革中围绕做强制造业与科技产业投资和国资运营、全产业链的交通运营服务、城市建设和地产开发与运营、数字要素交易和数字资产运营、全牌照金融服务5大业务板块展开,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定向增发等方式,主导并深度参与城市的16条核心产业链建设。

目前,经历系统改革后的长沙市国有企业矩阵,视野、高度和强度均不断拓展。当地已有4家企业资产规模过千亿,5家企业资产规模过百亿。资本证券化也取得耀眼的进展,国有改制企业丽臣实业实现上市,国有企业控股或参股7家上市公司,一批国企入选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它们的目光,已投向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其中,不乏许多通过改革重新焕发蓬勃竞争力的事迹。长沙市国资委介绍,三年改革中,当地深入推进城发、湘江、长房等16家市管国企集团二级优化重组,全面出清25家“僵尸企业”,开展非主业、非优势产业和低效无效资产专项清理,减轻压力,轻装上阵。一大批由亏转盈的企业开始蜕变,其中最典型的是长沙水业集团,受多种因素影响连续8年亏损,资产负债率最高时达到98%,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通过对标一流持续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建设现代化管理能力等系统改革,充分激发内生活力,从一个公益性、平台化发展的企业破茧蝶变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水务集团。

“强动力”:多方聚力 打造“强改革”大势

长沙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效,来自于领导层面、政策层面、执行层面多维度的高度聚力。系统建设,规范运行,“重治理”效能凸显。

领导层面高度重视为深度改革全力护航。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议,市委书记和市长提出五点要求和三个要点,为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出战略规划。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出席长沙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讲评会、培训会,明确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具体要求。逐步建立了由点及面,自上而下,从市委市政府决策、分管领导牵头督促、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研究重难点问题、推进办月部署、周落实的五大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政策层面建立闭环为全面改革提供支撑。出台《长沙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对“如何管”进行了系统地设计和规范。据介绍,当地共出台35个配套政策文件,构建完善“1+9+N+X”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实现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的全方位转变。按“一企一策”原则完善公司章程。调整企业功能分类,实施分类差异化考核。加快实现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的全方位转变,建设在线监管体系,制定授权、下放、取消事项19项,通过制度文件废改立释、章程修改等,实施动态授权放权,提高监管效能。

执行层面多管齐下强力化解堵点难点。国资系统各级党组织书记全部挂帅出征,确保工作不断线、任务不落空,聚力共解一批难题,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堵点,通过建立市级专班或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市直各部门的对接,在资金、人员、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集中攻坚破题。三年以来,市企改办(委推进办)按照市管企业、委托监管企业、区县园区企业三个层面,精心谋划、对标对表、分类推进,共组织召开各类调度会议130余次、委推进办主任会议7次、组织参加国务院国企改革办、省国资委视频会议22次,通过集中办班、网上培训、专题辅导等多种方式,分层分类举办了各类培训661场次。卓有成效的党建创新,在长沙市国企凝聚了上下一心的改革执行力。近年来,长沙市国资委在党建工作中突出强调首位性及系统性,强化各级党组织“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开展“基础年”“提升年”“巩固年”党建活动,2021年进一步推出“党建聚合力”活动,通过党建品牌现场观摩及经验交流座谈会,将党的领导贯穿全市国资国企发展的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其次,突出董事会建设,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长沙市出台了《关于市管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若干措施》《董事会工作规则》《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外部董事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强化了市管国企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机制,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支撑。

“强活力”+“强效力”:精准定位 向“人”挖潜

长沙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既往国企改革的沉淀和基础上,推动以“管资本”为主的职能定位转变,企业活力和运营质效随之明显变化。

世界各地的国有企业改革,都在努力突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桎梏。长沙市对“管什么、如何管”进行了精准定位。首先,以终为始,从目标出发建立了市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识别预警和监测机制,加强财务指标分析,密切关注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等重要指标,逐月跟踪检测。把企业融资事项列入章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把资产负债率管控纳入企业年度绩效考核。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长沙市国资委联动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开展“靠企吃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形成从动员部署、自查自纠、到整改落实、督促检查的综合监管闭环。 

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还紧紧抓住三项制度改革“牛鼻子”: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及不胜任退出。全市国企全部出台中长期激励制度,建立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393家国有企业实施全员绩效。2022年以来,市属国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及不胜任退出分别占比100%、88%、5%。人的活力得到激发,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引进,带来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国企改革始终只有进行时。长沙市在努力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收官的基础上,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和强省会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巩固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占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