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贸易报》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中企海外经营思维需要再次转变逐渐达成了共识。例如,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柯银斌提出,中企应致力于打造全球商业共同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燕冰认为中企海外工程应尽量避免“中方设计、中方施工、中方速度”的一揽子工程;外企高管则表示中企在进行“一带一路”项目时应打破只用自己人的旧模式。在近日落下帷幕的清华大学第三届“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暨第十一届启迪创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高金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再次呼吁,中国境外投资迫切需要新思路、新方式。

屠光绍是在分析了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后这样说的。他认为,当下跨境投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全球经济面临四种风险。第一种风险是全球经济增长态势堪忧,这是全球性的压力,包括美国、中国、欧盟各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第二种风险是保护主义升温,全球化遭遇到很大阻力。这是因为全球化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失衡,一些国家内部阶层出现了分化。第三种风险是宏观环境不容乐观。例如,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刺激作用在递减的同时,还引发债务攀升居高不下的问题。第四种则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给国际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中国对外投资一定要适应全球新变局,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屠光绍说,新思路和新方法就是需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中企海外投资应完成从以自我为主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主的转变。中企在外投资要讲究方法,要与不同的合作方互利共赢。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当初的投资目标。二是要从单个企业、项目向产业链、生态系统转变。现在中企海外投资越来越多地入驻海外园区。海外园区内不仅有上下游企业,还可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这就形成了产业链、生态系统。 三是要从走出去与引进来两者并重向两者互动转变。四是企业需要从单纯追求收益向追求ESG转变。

“什么叫ESG?E代表环境,S代表社会责任,G代表公司治理。ESG投资这几年在国际上非常流行,而且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中国企业走出去若不了解ESG,就没有国际语言。这样会很难找到很好的合作对象或者很好的项目,也难以得到当地的支持。”屠光绍说,鉴于以上原因,中企对外投资一定要在这四个方面实现转变,尤其是注重ESG投资,“一个企业若想获得长期的收益,想要有稳定的发展,没有ESG,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