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江苏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把就业工作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重,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平稳。202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2.77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就业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全面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一是抓督察考核。省委将城镇新增就业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分别占2.5分和0.75分;省政府将稳就业保就业纳入年度民生实事,细化为十方面重点工作和百项重点任务;省人大将《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纳入立法调研项目,并专题听取全省稳就业工作报告;省政协将稳就业纳入参政议政重点内容,召开“稳就业保民生”专题网络议政会;省纪委将就业工作纳入“六保”任务专项巡察,推动中央和省重大部署、重大政策落地落实。二是抓部署推进。召开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对标对表总书记的新要求和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从就业等八个方面梳理出48项突出民生问题,逐项拿出解决方案。三是抓资金保障。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财政收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各地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稳就业各项资金需求,2020年全省各级财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达39.23亿元,同比增长21%。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发挥经济拉动能力。一是加速复工复产稳存量。以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梳理出23条重点产业链、491家重点企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复工。2月下旬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面就达到了96%,稳住了就业基本盘。二是推进重大项目促增量。健全省委常委、副省长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召开全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230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600亿元以上。南京欣旺达三元锂电池等24个重大产业项目实现部分竣工投产或试生产,近年投产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新增就业超过了20万人。三是发展新兴业态育变量。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循环畅通50条”“扶持中小企业22条”“扶持商贸服务企业8条”等文件,支持网络营销、直播带货、在线产业等发展,助力小店经济、零工经济、地摊经济,推动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2020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67.6万户,同比增长45%。

用好用足纾困政策,集中释放惠企政策红利。一是更大力度地减税降费。用好用足社会保险费“降、减、免、缓”政策,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2020年全省共减税降费2520亿元,金融机构向企业让利达1500亿元,极大地帮助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稳定了生产经营和就业岗位。二是更有针对性地援企稳岗。针对疫情影响,在全国创新实施应急返还,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和文化旅游四大行业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的,给予每人最高4500元的失业保险费返还2020年,全省共发放稳岗返还89.45亿元,惠及企业70.69万户,其中应急返还就达42.85亿元,占比接近50%。三是更加便捷地金融支持。完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将个人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建设并推广网上审批系统,方便广大群众申请贷款。2020年,全省共发放贷款4.62万笔、70.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123%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创新完善对接帮扶机制。一是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迅速出台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1条措施,加大政府购买基层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力度,拓宽招生升学、参军入伍、国企吸纳、基层就业和科研助理“五个渠道”,年末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3%。全面启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调查登记和跟踪帮扶工作,年末9.67万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二是稳定农民工就业总量。建立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由政府出资或补贴开通专机25班、专列48趟、专车3001辆,为3884户企业直达送工8.36万人,较好服务了劳动力外出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对口帮扶和劳务协作,新增7758名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劳动力赴苏就业,吸纳88.18万中西部贫困劳动力在苏就业。截止目前,外省在苏就业的农民工超过650万。三是稳妥安置长江退捕渔民。制定实施退捕渔民社会保障专项行动方案,参照失地农民将退捕渔民纳入社会保障,人均补助约7-10万元,位居长江禁捕退捕省份前列。针对退捕渔民特点,更加注重发展增值渔业分流渔民,更大力度开发护渔员、蓝藻打捞员等涉渔公益性岗位,更有针对性扶持退捕渔民自主创业带动转产就业。截至目前,长江干流和34个水生物保护区退捕渔民就业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应对疫情推进转型,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一是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百日百万网络招聘”“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专项行动,推进“以工代训”,以低收入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为重点,统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前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等,努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2020年,全省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9万人次。二是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依托“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延伸,扩大服务对象自助服务范围,推广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全程信息化。全省各市失业保险金、稳岗返还申领等业务全部实现了网上办理,南京市通过“我的南京APP”网办业务占比已超过60%。三是大力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围绕关联事项“一件事”,推进打包办理、提速办理、简便办理服务模式,整合优化服务流程,大力减少证明材料,大幅压缩办结时间,全省共明确“一件事”办理流程16个,精简材料232份,减少环节32个,比如对四大行业企业和稳岗返还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实行简易程序,不需企业申报直接予以返还,提升了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加大监测保障力度,切实防范就业领域风险。一是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实施应对大规模失业风险工作预案,发挥就业应急协调机制作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完善企业用工信息监测平台,突出重点园区、重点出口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用工信息实名制动态跟踪监测,加强大数据比对,做好形势研判和政策储备。二是加强就业失业监测预判。坚持分级分类,注重加强就业形势和失业风险监测,按月按旬调度全省5500家重点企业、11686家对美出口企业用工情况,密切关注就业失业关键性指标的变动,强化就业形势分析,提前做好应急处置,确保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规模性失业的“底线”。三是提高失业保险保障水平。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生活保障,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大力推进失业保障扩围提标,2020年全省共发放失业保险金61.36亿元、惠及66.14万人。积极稳妥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为33.05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6.21亿元。将物价补贴标准提高1倍发放临时物价补贴363万人次、5.93亿元,有力保障了失业人员基本生活。